中科携手共抗白癜风 http://hunan.ifeng.com/a/20170626/5773085_0.shtml< 以下文章来源于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作者倪菁菁 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 推进司法公开,提供司法服务。 年9月以来,建邺法院刑庭员额法官王扩军,积极响应江苏高院号召,参加援青工作,分别赴青海省共和县人民法院、海南州中级人民法院挂职锻炼。 三百多个日夜里,他始终怀着赤诚之心,以“忠诚担当”精神践行“公正司法、司法为民”的无悔誓言,将奉献的足迹深深印刻在青海大地。一年结束,王扩军因突出表现荣立个人三等功。 做藏区扶贫的“贴心人” 共和县人民法院,是王扩军援青的第一站,也是他朝夕相处一年了的“家”,那里平均海拔米,气候寒冷、空气稀薄、含氧量极低......初到共和县,王扩军高原反应严重,但还是迅速投入到工作中。 共和县地处少数民族地区,法院除了正常审判执行工作外,还肩负着维护地区稳定和完成脱贫攻坚的任务。 “援青,就得走到百姓心里。”从来到共和县第一天,王扩军就打定了这个主意。为了尽快了解县情,熟悉工作,王扩军积极入户走访,收集民情民意;主动与扶贫联点的驻村工作队联系,详细了解贫困村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情况。 得知特困户冶生林、李华林、切措卓玛三家迁居新房,但还没有像样的家具,他主动拿出两千元,委托驻村工作队为三户人家购买了沙发、衣柜等。不仅如此,王扩军还联系自己的老战友、老朋友、社会爱心人士,为共和法院联点帮扶村的50户贫困家庭购买了近余元的床上用品。 联点扶贫村村委会主任彭毛多杰深有感触:“虽然我们和江苏的爱心人士相隔千里,素不相识,但是他们的义举让我们深受感动,让我们体会到了祖国大家庭的温暖,我们一定不辜负你们的希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上绝不掉队!” “共和是一个圣洁而美丽的地方,这里的人质朴、真诚,他们信任的眼神,总能带给我力量。能为共和的扶贫事业贡献一点绵薄之力,我义不容辞。希望全体村民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幸福!”王扩军笑着说。 朝夕相处中,王扩军已不再是一个外乡人,而渐渐变成了共和县的“家人”。 做疫情战线的“助力人” “面对困难,迎难而上,必定是勇者的选择!”熟悉王扩军的人都说,他是一名在困难面前永远不会低头的勇士,正是因为他曾经的军旅生涯,锻造了他刚毅的性格,面对困难更是敢想敢干。 年春节前后,新冠疫情在全国蔓延肆虐,春节假期一延再延。对于已经回到南京的王扩军来说,此时长途跋涉前往共和县,无疑是危险的,但他一刻都不能再等。 全副武装,做好各种防疫措施,王扩军乘机返回西宁。与此同时,共和法院的干警们正协助社区开展“对恰卜恰镇区‘三无’小区、老旧家属院”疫情的联防联控工作,得知抗疫一线的执勤干警没有口罩防护,王扩军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他多方联系厂家、朋友,四处筹措近只口罩,为执行干警们争取到了防护必备的重要物资,解决了“大难题”。 做审判路上的“逐梦人” 如何做到“智力援青”?这是王扩军认真思考的问题。 挂职期间,王扩军积极发挥刑事审判经验丰富的优势,认真办理和参与审理了大量重大疑难复杂的刑事案件,主审了共和县三起具有重大影响的涉恶案件。 与此同时,王扩军主动参与分管法庭民事审判活动,定期组织法官研讨建设工程纠纷疑难复杂案件。针对刑庭法官制作审理报告不规范不全面、分析问题焦点不清说理不透、引导补侦流于形式效率不高等问题,通过个案引导、问题剖析等方式,传授先进理念,发挥传帮带作用。 “王扩军法官在转变共和法院法官审判理念、提高刑事审判工作水平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海南州中级人民法院政治处副处长晁增兰说。 在王扩军审理的一起重大涉黑案件中,因涉案人员多、社会影响大、审理时间紧,任务繁重。他知道,仅靠上班的时间难以完成任务,于是组织扫黑除恶办公室人员加班加点,有时甚至到凌晨三四点还在工作。为了排除影响庭审进行的程序性问题,及时固定案件的争议焦点,他多次组织公诉机关、辩护人召开庭前会议,引导控辩双方按照庭前会议达成的举证规则进行。功夫不负有心人,历经三个月的“白加黑”“5+2”后,10月底,该案依法公开判决。当天下午,王扩军又马不停蹄乘机回到南京,开启“建邺”模式。 ▲海南州中级人民法院政治部副主任晁增兰一行赴建邺法院介绍王扩军法官挂职工作情况,并代表海南州中级人民法院向王扩军授予个人三等功证书。 朝屯雪山下,暮宿青海旁,转眼一年已过。回到家乡,王扩军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多办案、办好案、快办案是我一直以来的目标。”他说,将来不管身处何地,都将始终如一日地为司法事业默默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天平零距离 建邺法院到苍山路社区开展普法宣传活动 ●周末人物丨韦芬:约君切勿负初心,天上人间均一是 ● 原标题:《援青,就得走到百姓心里——记建邺法院援青法官王扩军》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jg/pgjg/823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