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年塘(王文英) 作者:王文英 江西学习平台 小寒大寒,干塘过年。 我们那里有个祠堂,祠堂前有一口大塘。早上,冬日的阳光照在水面上,微风袭来,波光粼粼,好像有人在水面上均匀地铺了一层碎银,闪着耀眼的亮光。岸边结了霜的小草是银色的、晶莹的,带着小绒毛,在阳光的照射下折射点点光芒。一群鸭子排着整齐的队伍,拍着翅膀飞进塘里,大塘顿时热闹起来。 每到年前几天,无论天气如何,全村必须举行一项重要活动——干年塘(将塘里的水放干)。 几个壮汉从祠堂里搬出长长的水车,开始车水。每家每户轮流车水,孩子们总是特别兴奋,我趁大人们休息的时候也去踩几脚,像一个滑稽的猴儿,两只手吊在横杠上,踩下去整个人就悬空了,那“吱呀吱呀”的声音真是天籁之音。这几天,全村的孩子一起床就亲临“前线”凑热闹。 水一点一点变浅,我们看见许多红鲤鱼的脊背了。孩子们开始尖叫:“鱼,好多鱼!”鱼噼里啪啦地拍击水面或哗哗地游,不时地跳起来。全村人聚集在大塘边,大人们在议论今年可以分几条鱼,小孩子们已经蠢蠢欲动要下塘去。“抓鱼咯,抓鱼咯……”队长一声令下,全村的男子汉下塘捉鱼。 百人捉鱼狂欢活动上演,捉鱼的人一个个冷得缩着肩,搓着手,用嘴对手呵着热气,赤着的脚不停地跺,然后小心翼翼地下塘。浩浩荡荡的人群跳入大塘,岸上岸下瞬间人欢鱼跃。人一下去,鱼跳得更欢了,“这里,这里,那边,那边……”岸上的乡亲们着急地喊着。塘里有淤泥,有的鱼躲在泥里一动不动,偶尔呼吸时人们才能发现它。大哥和二哥卷起裤腿,在塘中央抓鱼,小哥哥就在淤泥里“淘宝”,通常也有收获。 突然传来一阵哭声,一条两三斤重的甲鱼使劲地咬住一个年轻人的食指,甩也甩不掉。他在那嗷嗷地叫,惹得岸上的妈妈又急又乐,还是别人帮忙取下了那只调皮的甲鱼。“来,接住!”一条鱼抛上了岸,乐坏了岸上的奶奶。 大塘里的鱼被乡亲们装了一筐又一筐。队长准备好了秤,把鱼按大小分好了,每份里面必定有红鲤鱼,然后用长短不一的稻草来抓阄。乡亲们从来没有因为分鱼红过脸,每家都高高兴兴地把鱼领回去。 傍晚,家家升起袅袅炊烟。鱼儿养了一年,只吃青草和露水,肉质鲜嫩。我家会煮几大碗鱼汤,第二天早上就可以吃上鲜美的鱼冻。这些鱼不论是清蒸还是煎炒,都是一道香喷喷的人间美味。 吃鱼不及捕鱼乐。捕鱼的情景,至今让我难以忘怀,因为丰收的景象实在特别,深植在我们的记忆里,干塘捕鱼的传统也将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作者系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第二实验小学学生) 责任编辑:杨涵棋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yy/pgyy/666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