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助力白癜风康复 http://m.jpm.cn/article-92442-1.html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王珍 6月14日,青海西宁,青海湖进入最美的季节。(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这里是三江之源、中华水塔、地球第三极;这里有戈壁荒漠、丹霞雅丹、冰川冻土,有高原、河湖、湿地;这里辽阔、高远、奇险,本真、净美、灵动……这里是青海,生态资源的宝库、生态安全的屏障,是人们“向往的诗和远方”。 “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考察时强调,青海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战略要地,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切实保护好地球第三极生态。要把三江源保护作为青海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承担好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使命。 发布保护中华水塔行动纲要,开展保护地球第三极行动,启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建设,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探索绿色转型发展之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72万平方公里的青海大地绘就了一幅高质量发展的大美画卷。 1玛多县湖泊数量增至个,三江源重现千湖美景 时下,黄河源地区迎来了牧草返青季节:湖光潋滟、绿草茵茵,三五成群的藏野驴、藏原羚或悠闲觅食、或追逐嬉戏,偶尔可见牧民的牦牛群夹杂其间。 水草丰美,这才是草原本来的样子。受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影响,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发生大面积退化,出现严重的生态危机,黄河源头区域一度断流。 地处地球第三极,青海的生态资源宝贵,生态地位特殊且重要,必须坚决扛起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政治责任,容不得半点闪失。 近年来,党和国家先后启动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对三江源生态环境进行应急式保护;年,青海实施《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对国家公园范围内的自然保护区、重要湿地等各类保护地功能重组,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一体化管理。这一地区生态保护从原来的应急式保护向常态化、持续性保护升级。 从推行退牧还草、禁牧封育等政策,让草原得到休养生息,到园区全面实现“一户一岗”公益岗位,1.7万余名牧民转变身份成为生态管护员;从实施黑土滩治理、人工增雨和湿地修复等生态工程,提高生态功能区水源涵养能力,到打破“九龙治水”局面,彻底解决执法监管“碎片化”问题……随着生态保护的系统化和制度化,“中华水塔”生态系统逐渐向良性方向发展。最新监测数据显示,与建设一期工程结果相比,三江源地区草原植被盖度提高约2个百分点,森林覆盖率由4.8%提高到7.43%。 白雪覆盖的雪山、广袤无垠的草原、奔流不息的江河……如何用半个小时实时游览整个青海?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的“青海生态之窗”可以做到。 在多年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青海依托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等重大生态工程,在全国率先初步建立“天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的基础上,建成“青海生态之窗”,基本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监管到位、运行高效”的环境监管网格体系。截至目前,“青海生态之窗”远程网络视频观测系统,共建成46个观测点位,可对全省典型区域的生态类型、自然景观及野生动物等进行实时视频观测。 遥感监测显示,三江源系列生态保护工程实施以来,黄河源头扎陵湖、鄂陵湖湖泊面积分别增大74.6平方公里和.4平方公里,湿地面积增加平方公里。“千湖之县”玛多县湖泊数量由原来的个增加到现在的个。三江源重现千湖美景。 2光伏治沙、多能互补、智能电网……打造未来新能源产业经济的“蓝海” 在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南部,有一大片风蚀丘陵状的地貌,平均海拔近米,常年风沙肆虐,当地人把这里叫塔拉滩。荒凉,曾是这里的代名词。 如今,这里换了模样:塔拉滩上,一片片光伏板“追光逐日”,一望无际,仿佛一片蓝色海洋。 从年起,依托大面积荒漠化土地资源和太阳能资源富集区的优势,海南州大力推进光伏产业发展。 “这些年来,借着新能源产业发展政策和市场‘风头’,我们在以光伏发电为主的新能源产业领域,探索出了光伏治沙新发展模式。”海南藏族自治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紧跟青海省加快推进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步伐,海南州在短短几年内建成了国内规模最大的集中并网新能源发电产业集群。截至年底,以光伏为主的新能源装机超过了万千瓦,成为该省两个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基地之一。 这不仅为共和县带来了经济收益,还逐步改善了当地环境:风沙肆虐的脚步被阻拦,曾经的荒滩上开始长出青草,土地荒漠化得到有效遏制。 一路向西,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新一轮绿色产业革命全面铺开。 在德令哈,一条全长24公里的光伏大道由东向西贯穿开阔的戈壁滩。青海中控德令哈50兆瓦塔式熔盐储能光热电站内,高耸入云的吸热塔,吸纳着日照赋予的每一束能量。作为我国首批光热发电示范项目之一,每年可节约4.6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气体约12.1万吨。 在格尔木,依托柴达木盆地丰富的风能、太阳能等资源,建成了国际领先的集风、光、热、蓄、调、荷于一体的多能互补、智能调度的纯清洁能源综合利用创新基地。 可以说,以光伏治沙、多能互补、智能电网为核心的持续技术创新,正在推动青海成为未来新能源产业经济的“蓝海”。 这只是青海立足高原特有资源禀赋,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一个缩影。 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青海从实际出发,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着力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努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和体现本地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脆香的蚕豆、美味的牦牛肉干、香醇的青稞酒、营养丰富的藜麦……在刚刚结束的首届中国(青海)国际生态博览会上,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备受欢迎。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安全、优质、营养食品的需求日趋强烈,对于地处青藏高原的青海而言,绿色、有机、健康便是最大的优势和竞争力。凭借优质资源禀赋,青海大力发展牦牛、藏系羊、青稞、冷水鱼等“青字号”特色生态产业,对外输出更多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同时也助力农牧民走上小康路。 拉格日村位于黄南藏族自治州,是一个纯牧业村。近年来,借助草原生态奖补和脱贫攻坚政策红利,以折价入股的方式组建生态畜牧业合作社,推广良种繁育和科学高效养殖,不仅解决了草畜矛盾,而且实现了“减畜反而增收”。 据介绍,得益于以草畜平衡为核心的绿色有机畜牧业,三江源地区的载畜量也从最多时的万头(只),减少到了现在的万头(只),不仅推动了畜牧产业提质增效,也保护了生态环境。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又为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等产业创造了良好条件。青海省统计部门公布的信息显示,常住人口不足万人的青海省,年接待游客超过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多亿元。 3高原生态就像是一幅拼图,动植物和人类最终会拼成一幅完美的图画 水波浩渺,碧草茵茵。进入6月,气温回暖,迎来了青海湖湟鱼的洄游季。此刻,湟鱼大军如约来到各个河口集结,一年一度的洄游大戏拉开了帷幕。 6月5日,世界环境日。在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沙柳河畔,一尾尾湟鱼苗从盆里轻盈游入河中,为青海湖增添一抹抹生机。“在世界环境日增殖放流小湟鱼,有利于唤起更多群众的保护意识。”家住青海湖畔的王生祥说。 湟鱼,学名青海湖裸鲤,这一青海湖的特有鱼种是维系“水—鱼—鸟—草地”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环节。20世纪曾因人为捕杀、河道萎缩等数量锐减,一度到了种群灭绝的最低临界线。年,它被《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濒危物种。 湟鱼资源量的衰减,直接威胁到鸟类的迁徙、繁衍和生态物种多样性。 青海湖年开始实施限捕禁渔,年开始的第五次封湖育鱼为期10年,直到年12月31日……如今,青海省又揭开了第六次青海湖封湖育鱼的大幕。 从人工增殖放流,到修建洄游通道,再到新建湟鱼救护中心……在多年努力下,湟鱼增加、鸟类繁盛,生态系统正趋向良性循环。成千上万尾湟鱼从青海湖出发、逆流而上开启它们的“生态循环之旅”,再现“半河清水半河鱼”“鱼鸟大战”的壮观景象。 刚察县沙柳河镇民族寄宿制完小英语老师柳倩做志愿者已经5年了,5年来她积极参与保护青海湖的各种公益活动。“我们要努力带动家人,影响社会大众,多形式、多渠道宣传爱护环境、善待自然的新理念,在全社会倡导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柳倩表示。 同王生祥、柳倩一样,从东部河湟谷地到西部柴达木盆地,从南部三江源头到北部祁连山麓,行走青海大地,无论是青海湖畔曾经的捕鱼郎,还是三江源腹地曾几何时依靠草原生活的牧民、党政机关干部、校园里的孩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成共识,并用一个个具体行动不断擦亮生态“底色”。 牧区长大的公保退休后倾注全部心力保护草场,成了一名环保志愿者,探索出生态控鼠兔的方法。 青海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葛玉修26年来多次到青海湖,25次前往三江源,15次深入可可西里无人区,用镜头记录下青海境内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的变迁,并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感悟中,从一个旁观者、欣赏者,逐渐变成了参与者、守护者。 尼索是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索加乡当曲二社的牧民,也是三江源国家公园长江源园区的一名生态管护员。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家3口人,每年每人都有6元的草原奖补资金,他作为生态管护员一年收入2.16万元,光这两项政策性收入就占到全家收入的一半以上。在他看来,国家对三江源牧民的扶持政策“好得不得了”。 据有关负责人介绍,青海积极鼓励引导并扶持牧民从事公园生态体验、环境教育服务以及生态保护工程劳务、生态监测等工作,使他们在参与生态保护、公园管理中获得稳定长效收益,从曾经的草原利用者主动投入到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中。像尼索家一样,三江源国家公园试点范围内生态管护员岗位目前已实现“一户一岗”。 在如今的三江源国家公园内,牧民群众主动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中,享受着一项项生态反哺“红利”,生态生产生活正向着良性循环转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分外美丽。 正如公保所言,高原生态就像是一幅拼图,动植物和人类最终会拼成一幅完美的图画。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sp/pgsp/8211.html |